胡林峰,男,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要从事生物源活性物质的研究。2008年7月进入我校bevictor伟德工作,现任制药工程教研室主任。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教改论文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指导学生创新活动十余项,其中包括两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8年指导学生获得“2018年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抓学生创新就是抓学生发展,谋学生的创新就是谋学生的未来,只有把创新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创新中完善教学模式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大学教学不只是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做到学以致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当代大学生,2009年胡林峰结合自身科研建立了胡林峰研究小组,开始指导学生创新活动。2009年至2011年两年期间指导谢延峰、裴艳果和李良娟同学申报获批三项校级课外科技活性创新项目。此间胡林峰博士自费建立了研究小组网站,并以第一作者先后发表了“制药工程本科教学现状初探”“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实践”“建设节约型实验室的实践探索”“制药工程专业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教研论文,探索和完善不断线实践教学模式。
随后经过三年时间的探索和调整,研究小组改变了学院传统的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模式,转而从本科毕业论文主导的创新活动逐渐过渡到双创项目导向的大学实践训练,形成了系统的培养模式,即“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该培养模式随后成为国家教改项目“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
创新中累足成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以及队伍体系的完善,小组同学申报取得了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4年和2016年,由冯睿蕊和刘爽分别申报的“迷迭香抗菌抗氧化产品开发及推广(201410467042)”和“天名精抗菌活性成分研究(201610467027)”项目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6年和2017年,高琳颖和杨贺贺分别申报并成功获批“百农英才”项目;2016年,辛向英同学申报获批bevictor伟德创新项目一项。
此外,胡林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锤炼学生的创造力。2017级指导辛向英和杨贺贺报送的“苍术挥发油空气清新剂”获得第二届“科创杯”大学生课外作品大赛二等奖,指导潘玉仙、田迎阁和李文静同学报道的“抗菌迷迭香香皂产品的研究”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6年至2018年间作为指导老师,指导曹源清、张兆宇、孟振宇等同学参加三届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2018年积极联系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邀请平台专家到校开展2018年人口健康共享杯大赛巡讲,为学生参加比赛铺平了道路。
创新中砥砺前行
李开复曾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就提到过对大学创新的认识:“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重要。”创新并不是随意的凭空想象,它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要从实际需求出发。
药物利用度问题一直以来为大家所关注,为了有效利用药物,充分发挥其效力,研究小组自2016年就开始从事药物利用度的研究。2018年,研究小组高琳颖、秦诗雨、杨贺贺、安贝、陈卓等五名同学组成“磐石制药”队参加2018年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该队从当前抗生素类药物的实际需求出发,拟定了“基于壳聚糖的杆菌肽功能化开发”项目,以生物兼容材料为载体,通过自组装技术制备缓控释药物,达到充分发挥药效,减少药物副作用的目的。参赛项目通过层层筛选,得到了校评专家和省网评专家的好评,最终在355个参赛队伍中成功脱颖而出,顺利入围省赛,并最终荣获二等奖。
胡林峰研究小组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克服实验室场地不足、经费紧张等困难,带领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参与申报专利10余项,由王豆、陈红艳、冯睿蕊、李亚慧等四位同学参与的3项国家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学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11篇;33名小组同学考取武汉大学、江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扬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进一步深造。这些成绩是研究小组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为主线所取得的,为同学们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实践,创为先。创新是实践锲而不舍的追求,坚持是实践矢志不渝的信念。胡林峰研究小组正是将坚持与创新相结合,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改变,在改变中坚持。